企业设奖学金4万元规定大学生必须用于购买汽车

2012年12月27日00:00  北京青年报

  一份多达4万元的学生奖学金昨天在北京理工大学颁出。与高额奖金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获奖者的产生方式和奖励形式。这份顶级大奖的归属不是通过“绝对实力”的竞争结果决定,而是在20名入围的优秀同学中当场随机抽出一名。获奖学生领到4万元奖学金后,必须按照捐资方长安汽车公司的要求,购买一辆其品牌的汽车,4万元奖金则作为冲抵车款的“买车基金”。

  昨天上午,北京理工大学的报告厅内,长安汽车奖学金的首届颁奖典礼举行。根据企业与校方的协议,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长安汽车在北京理工大学设立以其公司命名的奖学金,连续5年每年向北京理工大学捐赠资金20万元,设立常规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两种,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颁奖仪式上,80名获得首届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依次上台,领取每人2000元的常规奖学金。随后,活动现场迎来了最受关注的环节——产生4万元购车基金的获奖者。这时,装有20名入围学生姓名纸条的摇奖箱被送上主席台,来自长安汽车的嘉宾从箱内抽出一张纸条,幸运者随机产生,是一位来自机械与车辆学院的研一学生小马。接着,捐赠方将写有“长安汽车”的大钥匙交到获奖学生手中。

  记者从相关院系了解到,获奖者最快今天就可以签署《专项用于在长安汽车指定经销商购买自主品牌汽车》保证书,并领到4万元购车款。但是记者昨天在颁奖现场随机采访了几名获奖学生后发现,特等奖在给学生带来期待的同时,也造成了困扰。

  获奖学生:没车号养车贵 北京开车不敢想

  获奖后,小马的感言非常简单:“很高兴获奖,没想过能有这样的荣幸。”大奖落在头上,小马却一时想不到该如何处置手中的这笔“巨款”,以及即将换来的一辆汽车。

  小马说,现在家里还没有私家车,也没有听到过父母提起有购车计划。“山西农村老家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不过没有太高档的车。父母都不会开车,最近一两年哥哥要结婚的话,车能够派上用场,作为出门代步工具。”小马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北京开车,“开不起车,摇号也不好摇。”

  对于捐车款这种方式,本身就读车辆工程专业的小马说:“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不能说给钱还是给车合适,给车也有合理的地方,奖学金有引导性,全给钱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给车最起码能够让学生对汽车、对品牌有更多的了解。”

  在抽奖前,几位同学也表示对于买车优惠真的到手后该如何处理“心里没底”。来自河南新乡的大四学生小宋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在镇上,平时出门骑个电动自行车就可以,不太需要开汽车,“如果真中了奖,只能交给父母处理,也许自己开,也许给亲戚开或者卖了。”来自浙江绍兴的小祁则表示,目前父母已经有一辆车,自己还在上本科,开车显然不现实。

  正在上研一的小吴则告诉记者,目前家里有一辆车,没有能力再担负养一辆车的费用。“身边不少研究生都有驾照,也有一些人在摇号,我也很希望能开上车,但是又被北京的摇号制度限制,比较难办。”

  对话

  捐助方:“没有强行要求学生自己买车”

  记者:设立4万元购车基金大奖的初衷是什么?

  捐助方:我们设立奖学金本着关注教育、关注科技创新的核心理念。汽车消费在国外很多高校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国内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如果家里条件比较好,也会买车开车,现在高校在校学生中也有人开车。汽车的消费会逐步年轻化,我们希望用这种全新方式来激励学生。长安轿车的消费群体和品牌认知也在转向年轻化,捐赠车款的方式除了能奖励优秀学生,也是对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增加长安品牌对学生的吸引力。

  记者:对于确实没有购买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是否有所考虑?

  捐助方: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灵活处理,学生家庭确实不需要可以转给亲戚,我们不会限制得很死,如果学生开不起车,不会硬要让他开。没有强行要学生用自己的名字买这辆车。我们只希望有人用这笔钱来买长安品牌的车。

  记者:为什么不直接奖励4万元或者直接发给学生一辆车?

  捐助方:没有直接给车就是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担心学生可能用不起、不会开、上不了牌。没有直接给钱是因为与常规奖学金的2000元相比,两类奖金的差距太大、太悬殊。

  声音

  校方

  捐车款为企业意愿

  捐就比不捐好

  承担此次奖学金评审工作的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获得常规奖学金的学生,必须品质优秀,政治立场坚定,无违法乱纪记录;学习成绩优良,评审时无不及格科目,综合排名位于专业综合排名前40%。此外,奖学金还将优先考虑积极参与长安汽车科研、实习,或已决定入职该企业的学生。2012年全年共有80名学生获奖。而专项奖学金在80人的范围内产生,且需要满足更高条件,如本科生今年两学期均获得常规奖学金,同时科技创新或学生工作方面出色;研究生要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学术成果显著,或者担任研究生干部工作且表现突出,最终有20人入围。

  该负责人透露,特等奖的方案为长安汽车公司方面提出,双方商议形成。这位负责人表示,现在学生用车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但是考虑到汽车不是学生的必需品以及摇号等诸多方面问题,方案将购车的范围放到全国,让学生的家人购买,并不过于限制亲属的关系远近,只要与学生有关就可。落户之后,车一旦上户就是学生的个人财产,卖车等也不进行限制。对于采取抽奖的方式,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申请该奖学金的学生达到300多人,数量在各类奖学金中算非常多的。”学院参与评审工作的一位老师说,“20名特等奖的入围同学每个都非常优秀,单挑出任何一个人,都有获得专项奖学金的资格,因此我们只能采取抽奖的形式。”

  北京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负责学生资助奖励的部门参与了长安汽车公司捐赠汽车方案的谈判和签约过程,这种方式在学校应该还是第一次。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是对困难学生的助学金,采取这种捐车的方式并不合适。而此次发放的奖学金面向全校评选出来的优秀获奖者,学生的家庭条件应该还可以。这位负责人也认为,从学校的角度,并不鼓励学生开车上学,学生的家庭情况、对车的需求千差万别,这种奖励方式也不是完全妥当。但方案是充分尊重捐助方的意愿、由院系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的。企业希望以自己所需要的形式进行捐助,其目的除了奖励学生,还有对品牌宣传的考虑。“学校不能打击捐赠方的积极性,捐就比不捐好。”

  专家

  企业捐赠不要注入

  太多商业元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奖学金的发放是件严肃的事,社会机构有权决定捐赠的规则,如奖励多少人、奖励金额。奖励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只有现金发放。

  此次长安汽车奖学金所采取的方式,实际上不是奖学金,而是靠运气的抽奖。通过抽奖的方式,类似企业的年终活动,也未尝不可。但是不应将奖学金和抽奖混淆,造成太过商业化的效果。应该将抽奖和奖学金严格区分,奖学金应该严格评审、发放过程。他说,这种情况在国外是不可能发生的,国外的高校接受社会捐赠后,会设立基金会,然后明确奖励办法,过程严格但并不复杂。

  熊丙奇认为,企业如果履行社会职责,其扩大影响力的需求当然应该满足,但是应该秉承社会责任第一的原则,不能加入太多商业目的,造成捐赠过程的扭曲,同时应该听取学生、教师的意见。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于静

(原标题:大学生4万奖学金变身购车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铁道部贪腐案开审 商人为刘志军介绍女星
  • 体育曼联3度落后91分钟绝杀 麦蒂获CBA首胜
  • 娱乐赵普回应毒胶囊事件:央视让我避风头
  • 财经药鸡事件发酵:麦当劳承认六和是供应商
  • 科技12306网站订票系统三天内两度瘫痪
  • 博客马未都:高铁服务是软肋 舌尖上的京剧
  • 读书乱象丛生:全面盘点二战后日本历任首相
  • 教育超三成青年有出国意愿 年龄越低越想出国
  • 育儿美国一妇女3分钟内产下5胞胎(组图)